課堂概覽
5月8日,徐悲鴻中學小記者們以“新聞采寫,深度挖掘創(chuàng)作要點(上)”展開了主題課程學習。本次課程通過經(jīng)典案例分析,引導小記者認識采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,促使其能從生活及學習中發(fā)現(xiàn)、挖掘新聞素材,并對信息進行有效收集和歸納;并在實際采寫實踐中能針對現(xiàn)場情況及新聞素材擬定有價值的采訪問題,敏銳地捕捉并傳播生活中的“真善美”。
(小記者在課堂認真記錄筆記)
教學設計
課堂預熱:結合徐中小記者在“第八屆教學開放日”活動中開展采訪實踐的具體情況,通過提出“采訪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?”“采訪準備工作中的重難點工作分別是什么?”等問題,引導小記者回顧參與校園新聞報道前的準備內容,并引申出專業(yè)采訪應當開展的系統(tǒng)準備工作。
(小記者分享第一次參加采訪時所做的準備工作)
課堂主體:課堂中,小記者們分別從“新聞采訪的基本流程”“通過采訪深化新聞主題”“校園新聞采訪要點”三大板塊開展學習。
結合校園重大活動新聞特點,小記者們了解到在采訪前首先要明確小組或個人的采訪任務,并且為能順利開展采寫工作制定較為詳細的采訪計劃,針對活動開展背景、具體開展流程及參與人員進行詳細地了解和分析。
而保障采訪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,關鍵在于制定“采訪提綱”,課堂上小記者們結合之前參與校園活動采訪實踐時寫作的提綱,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更為規(guī)范清晰地修改。
(課堂概要)
如何預先針對活動現(xiàn)場及重要采訪對象提出有針對性地問題,是擬定采訪提綱時最為重要地工作?!澳F(xiàn)在的心情如何?”“能談談您的感受嗎?”等問題,是較為缺乏采訪實踐經(jīng)驗的小記者們在實際采訪中常常提出的問題。提問缺乏邏輯性、缺乏逐層深入的引導性是大家溝共同面臨的困惑。
如何提出好問題?好問題具有哪些共性?帶著這些疑問,小記者們一同觀看了著名媒體人楊瀾專訪金庸先生時的一段對話。小記者唐怡從經(jīng)典案例中發(fā)現(xiàn),記者提出對采訪對象所提出的問題都基于她所提前了解到的信息,以楊瀾的提問為例,她的提問中貫穿了金庸先生多部著作中的人物及情節(jié),并且從楊瀾從容不迫的提問中可以看出,她對于金庸先生的著作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,他們之間的采訪更像是一場對話,記者的提問是建立在對采訪對象方方面面充足地了解之上。
(課堂案例)
在多個采訪案例地分析過程中,小記者們逐漸歸納總結出了提出采訪問題時地注意事項,也掌握了“開放性問題”與“閉合性問題”的特點及使用情境,最終結合學校即將開展的活動進行現(xiàn)場擬定采訪提綱,充分將課堂所學運用于實踐中。
課堂掠影
(小記者在課堂中再現(xiàn)經(jīng)典采訪案例)
(小記者唐怡積極回答老師提問)
(小記者積極參與互動)
提前制定采訪計劃,擬定具有一定針對性及深度的問題,一直是小記者們開展校園新聞采寫時的難題。通過本次課程的系統(tǒng)學習,小記者們基本掌握了擬定采訪提綱的規(guī)范格式,了解了提出采訪問題時應當結合采訪主題及采訪對象特性,要在采訪活動前充分地了解活動內容、形式及特點,盡可能在采訪中實現(xiàn)與參與者、旁觀者的“平等對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