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記者之家網(wǎng)6月5日電(小記者 童一康)。昨天,新華重慶小記者去參觀了重慶有名的毛哥泡菜生產(chǎn)基地。
剛進廠區(qū),迎面就撲來一股誘人的酸萊香味,還帶點濕潤的、甜津津的感覺。張廠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,他表情嚴肅,穿著樸素卻精神煥發(fā),說起話來格外和藹可親。跟他交流后,我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親自探訪毛哥泡萊的奧秘。
這是一次互動性很強的活幼,毛哥公司的講解員似乎很會揣摸我們這些小孩的心思。他時不時地提一個問題讓我們回答,大家都踴躍回答,答對問題的都歡呼雀躍,還會得到一份小禮品。前幾次我都沒爭取到回答問題的機會,但我沒有泄氣,每次都覺滿希望。終于,在猜池子個數(shù)的問題上難住了許多同學。我目光一掃四周,發(fā)現(xiàn)這個車間是長方形,長乘寬不就行了嗎?我飛快的默數(shù)了十秒左右便有了答案。最后終于成功地得到了獎勵,看來多動腦筋成功的可能性才最大呀。
參觀途中,有趣的事也接二連三發(fā)生。講解員每介紹一種產(chǎn)品,都會高高舉起,讓我們看、聞或者品嘗,的確讓我們大開眼界。當他把一棵泡萊從壇子里提起來時,我覺得它很像一條活生生的章魚。還有那風干的蘿卜干,軟軟的,像淡黃色的粗面條。有意思的不是它的外表,而是我們在品嘗時,它因泡過鹽水變得堅軔無比,像橡皮筋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勉強咬下一小塊。它就像一位強勁的對手始終不肯屈服于對方,撕咬蘿卜干的情景就像饑餓的鳥兒們在爭奪媽媽帶回的食物。但最終我們成功“解體”了它——畢竟再大的困難也阻止不了我們的好奇心嘛。
這里處處是秘密,那半埋在地下的大壇子,總讓人產(chǎn)生疑問,它究竟有多大,能裝多少泡萊,泡菜是怎樣腌制出來的,底部的泡菜怎么取出來?帶著一連串問題我來到一處腌制泡萊的地方,解說員說這個池子能裝40噸蔬萊,表面覆蓋的細沙是為了密封池口,讓腌了的蔬菜自然發(fā)酵……這樣的酸菜更好吃。
我望著這一望無際的泡萊壇和池子,干凈的地面,還有這高高的廠房,廠房外的青山,環(huán)境很幽雅,工廠規(guī)模也很大,這位毛哥真了不起!
午餐時,張廠長接受了我們的采訪,每個問題他都認真回答我們。午餐結束時,我突然想問一個問題:毛哥從14年前的一個小作坊走到輝煌的今天,成功的秘決是什么?我遠遠看到了和員工一起用餐的張廠長,當我走到他身邊時,他正起身端起他用過的餐盤準備離開。我吃驚地發(fā)現(xiàn),他的餐盤里干干凈凈的,找不到一粒剩飯 !我不用再問了,因為我已經(jīng)有了答案。這一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,工廠的工作人員都熱情大方,對人彬彬有禮,像夏天的涼風吹進每個人的心中。
毛哥,是重慶的驕傲,不愧為重慶第一哥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毛哥泡菜將走出國門,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