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記者之家網(wǎng)4月24日電(竹林實驗學校 通訊員李昕怡)4月22日新華重慶小記者們來到了美麗的縉云山,開始了一場北泉手工面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的探索之旅。
公司負責人楊順超先生給小記者們播放了一段介紹北泉面的視頻。據(jù)了解,北泉水磨面源于清朝末期,早名“水磨面”和“溫泉面”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黃炎培對它就有過“香面條條韭葉抽”的贊譽。老一輩國家領導人賀龍也說過:“溫泉手工面生產(chǎn)要擴大,這是我國的民族遺產(chǎn)!”手工面第六代傳承人肖浪還現(xiàn)場給小記者們展示了制面的精彩過程。值得一提的是小記者還親自動手參與制作,體驗了做北泉面的樂趣。
現(xiàn)場小記者們提出了許多問題,“怎樣才能喚起老重慶人對北泉手工面的記憶?”“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?”“如何才能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的保護?”楊順超先生耐心地一一為小記者們做出解答。
北泉水磨面細如絲,白如雪,中間是空心的,入口滑嫩,回鍋不粘。小記者們親自品嘗了加入綠豆粉,碗豆等天然原材料的北泉手工面,面條自帶鮮味,做成清湯掛面味道尤其鮮美可口。大家吃得不亦樂乎,來自珊瑚小學的余自海小記者一口氣吃了六碗北泉面。
小記者們都提議大家多多支持北泉手工面,把我們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