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記者之家網(wǎng)3月18日電(小記者 甘雨露)3月15日13:30,中華路小學六年級全體同學來到重慶市人民大禮堂,感受川劇文化的魅力。
川劇,是中國傳統(tǒng)戲曲劇種之一,流行于四川東中部、重慶及貴州、云南部分地區(qū)。川劇臉譜,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,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(chuàng)造并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。川劇由昆曲、高腔、胡琴、彈戲、燈調五種聲腔組成。川劇分文生、旦角、生角、花臉、丑角5個行當,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,尤以文生、小丑、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,在戲劇表現(xiàn)手法、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(chuàng)造,能充分體現(xiàn)中國戲曲虛實相生、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。
臺上,主持人向大家介紹了川劇的歷史來歷,并向同學們講述了川劇的幕后工作:樂器伴奏。現(xiàn)場,有三位老師分別向同學們展示了嗩吶、揚琴、二胡。同學們感到由衷的震撼,紛紛鼓掌。樂器展示后,演員們表演了《皮筋滾燈》,各式各樣的雜技,震驚了在場的所有同學和老師,整個禮堂想起熱烈的掌聲。
在表演的同時,演員們也讓同學們學習了川劇基本動作和化妝體驗,讓同學們進一步體會川劇的文化魅力。
觀看完表演后,同學們仍對節(jié)目念念不忘,對于川劇也有了一定的認識,希望能對中國古文化有所了解,發(fā)揚傳承這一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