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可知道除了我們?nèi)祟?,還有誰會吹氣球嗎?對了,它就是酵母寶寶。但它是如何吹氣球的呢,請聽我娓娓道來吧。
首先,我們準(zhǔn)備好彩色砂糖、酵母粉、小瓶子、溫水和氣球,將溫水放入瓶子后,再把酵母粉和彩色砂糖以3:2的比例小心翼翼倒入瓶中,最后將氣球口部拉開,將瓶口包住套牢。
實驗開始啦!我激動不已,十分認(rèn)真地觀察??矗?,酵母粉和砂糖沉到了水底,像在同我捉迷藏,之后又慢慢地被水分解,變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。此時的酵母菌已經(jīng)“饑腸轆轆”,在水中“瘋狂”地“吃”起砂糖來。它們“狼吞虎咽”,不久,水的顏色就由淺紅色變成淺粉色,真像一個魔術(shù)師,又像一條“液狀”變色龍。我還發(fā)現(xiàn)混合溶液里面藏著隱約的白色,若隱若現(xiàn),像害羞似的,有趣極了。
又過了一會兒,氣泡從水下升起,漂浮在水面上,就像一座座透明的小島,但它們看上去弱不禁風(fēng),隨時都可能破裂。同時,瓶壁上也開始出現(xiàn)了微粒狀的小氣泡,很小很不顯眼,像一個個在等上行電梯的人一樣,急切地在下面等著?!皶r機”一到,這些小家伙便“躥”了上去,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水面上的一座座“小島”。哇,快看呀!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氣球稍微鼓起來了一點點!
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氣泡呢?我不禁疑惑。或許是因為酵母是一種細(xì)菌,也需要吃東西,在水中吃了太多砂糖,然后不停打嗝吧;亦或是因為酵母也需要呼吸,像人一樣呼出氣體在水下產(chǎn)生了氣泡吧。過了二十分鐘左右,更多的氣泡從溶液底部升起,像是在爬樓梯(但速度較快)。這些氣泡在溶液表面大量累積,形成了一個海綿狀的斷層。氣球也從之前癟癟的半耷拉著腦袋的樣子逐漸變鼓,最后“挺立”在杯口上方,看上去十分飽脹,像一個大腹便便的小胖子。
試驗成功了!但我心中的疑惑仍然沒有解開。
這幾天,針對這一問題,我查詢了科學(xué)的解釋:原來,當(dāng)酵母粉與砂糖溶于水中時,就產(chǎn)生了化學(xué)反應(yīng)——水中的酵母菌會分解砂糖中的葡萄糖,產(chǎn)生二氧化碳?xì)怏w,二氧化碳逐漸上升,在溶液表面產(chǎn)生了氣泡,繼續(xù)上升并逐漸充滿氣球內(nèi)部空間,從而讓氣球挺立膨脹在瓶口上方。
原來,酵母會“吹”氣球,靠的不是神奇法術(shù),而是奇妙的化學(xué)反應(yī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