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咦?怎么會這樣?”作文書上、畫作上、古箏譜上,甚至各個經(jīng)典故事上,都有著多個一模一樣的名字,這個叫做“佚名”的人讓我感到驚奇又佩服,這個叫做“diē”名(因為“佚”和“跌”形似,我最初便以為念作“diē名”)的人好厲害呀!琴棋書畫樣樣精通,等我找到他了,一定要拜他為師!
我心里暗暗做了這樣的決定,一定要成為“跌名”的徒弟。首先,做為一個未入門徒弟,我得先把“師父”的名聲搞好??!于是,我便四處給好朋友說:“我有一個師父叫‘跌名’,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,天文地理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……”說完,我還把“跌名師父”的作品全都拿出來展示,聽到朋友們陣陣贊嘆聲時,我的心里像吃了蜜糖似的,甜滋滋地想著:如果“師父”看到我如此有誠意,肯定會收我為徒。漸漸地,“跌名師父”在我朋友中越來越有名氣,可這時,我發(fā)現(xiàn)有點不對勁了:為什么在作文書上,“跌名”師傅同一個話題下的兩篇作文,寫的內(nèi)容完全不同?為什么在網(wǎng)上查不到“跌名”?我“師父”這么優(yōu)秀,怎么會找一點蛛絲馬跡?我又去網(wǎng)上搜索了一番,瞧瞧,這都是些什么答案啊:什么歷史上“跌名”的打油詩;什么跌倒到天明……真是亂七八糟的搜索結(jié)果,簡直好笑!算了,不查了!我決定換一種途徑去找到師傅,可正當我做好準備去尋找“跌名”師傅時,一件事徹底打消了我的這個念頭。
那天周末,當我興致勃勃地在作文書中尋找著“跌名”師父的代表作時,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巨大的問題:在書中,我看見了一篇熟悉的作文,這篇作文的作者我是知道的,但書中這篇文章的作者居然是“跌名”師父,到底是誰抄襲誰的呢?我當然更偏向是“跌名師父”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可我正想去揭穿那個無恥作者的真面目時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,原來這個“佚”的發(fā)音是“yì”,我不僅一直搞錯了讀音,還寫錯了字,難怪查不到“跌名”的信息。我知道這個字的正確讀音后,又在網(wǎng)上快速地尋找著“佚名”的消息,這時,“佚名”的名詞解釋映入眼簾,我趕緊點開,可里面的答案讓我目瞪口呆:“佚名,亦稱無名氏,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,源于古代或民間。不知由誰創(chuàng)作的文學或音樂作品會以佚名作為作者名稱。別稱為無名氏 讀音:yì míng。”
這下,可算是真相大白了,怪不得佚名老師有這么多作品,原來他只是個無名氏啊。我真是想哭又想笑,師父沒了,趣事多了,還帶來了一場尷尬,朋友們還盼著我把“跌名” 師父帶來呢,這下可真是尷尬了。從這件事中,我明白了:人不能在沒了解真相時就說大話,必須仔細查證后才可以得出結(jié)論。
人和小學 小記者王爍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