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“上有天堂,下有蘇杭”。千百年來,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筆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又一幅西湖美景,不論是蘇軾的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濃妝淡抹總相宜?!保€是楊萬里的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?!?,都能讓我們一窺西湖美景的冰山一角。而早已對西湖景美向往已久的我,便有幸在今年初夏前去游覽一番。
首先看到的是西湖十景之一——花港觀魚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(gè)大池子,池子里有一尾一尾的紅鯉,不大,給人一種嬌小玲瓏之感,只見它們靈活地?cái)[動尾鰭,相互嬉戲玩鬧,一派悠然自在的模樣,讓人艷羨不已。再往前走點(diǎn),便是水波蕩漾的湖。
岸邊有個(gè)伸向湖心的平臺,站上去往湖中一瞧,一大群鯉魚正爭先恐后地?fù)屖?。上百條魚,三兩成群,以魚食為中心,往外擴(kuò)散開來,形成了十幾個(gè)小圈。冷不丁的,眼角瞥見一條大魚。有多大?至少有胳膊那么長,有碗口粗,體形恐怕足足有五六條小的鯉魚。它靜靜地沉在水底,也不與別的魚去搶食,它只是平靜地看著,目光虛無縹緲,像是在看它的同伴,又像是在沉思。我的目光牢牢地鎖在它的身上,想象著它接著會干什么,未曾想,等我回過神時(shí),它已經(jīng)游至平臺下方,只留半截鮮紅的尾巴在我的記憶里。
戀戀不舍地離開紅魚池,我沿著蘇堤往西走。蘇堤旁就是西湖,一路上倒也不覺無趣,累了就在椅子上歇會兒,看看那迎風(fēng)紛飛的柳枝,那上躥下跳的小松鼠,或那蕩著微波的西湖,無不是心靈上的享受。
一路欣賞過來,不覺間到了西湖十景之二的“曲院風(fēng)荷”。曲院,指釀酒坊。南宋時(shí),此處有一間釀酒作坊,聞名國內(nèi),每當(dāng)夏日風(fēng)起,酒香和著荷香撲鼻而來,故起此名。釀酒坊早已不在,只留大片大片青翠的荷葉迎風(fēng)搖曳。因?yàn)椴懦跸?,荷葉夾隙間影影綽綽看到的,不過是那還未盛開的花骨朵兒而已。
望著那一池荷葉,我似與那大片的荷葉心意相通: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寂寥,深入骨髓的孤獨(dú)感揮之不去,仿佛過了千百年之久,再也沒有任何一個(gè)朋友。千年前的老朋友離開了她,從此再也沒有一人能懂她心意,所以她在等,等他的歸期,日復(fù)一日,年復(fù)一年,多少個(gè)夏日過去了,她總是把荷花開到極致,盼望她期待已久的,醇厚的酒香再次和著芬芳的荷香彌漫開來,與她一同嬉鬧。我不知道她會等多久,抑或是她何時(shí)會如愿以償,但這份情誼打動了我。我想,他會回來的,為了她,也為了他自己。
西湖景美,情更美。景中有情,情中含景,需要細(xì)細(xì)地品味,才能體會到蘊(yùn)藏其中的真情,而正是這份由歲月淀下的真情,才使得西湖景色如此令人難以忘懷。(黃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