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城是承載了一個地方過去或歷史的重要區(qū)域。它的英文表述"mother city"更為生動,說明其他的城區(qū)是因母城而生的。我們?nèi)撕徒中W(xué)所在的渝中區(qū)就是重慶的母城。我和親朋好友們一起尋訪母城,了解了母城的歷史、美食……收集了很多關(guān)于母城的記憶……
盛開的脆皮魚
第一站,我們來到了東水門老街的一家店"盛開的魚"。
我進廚房去看炸脆皮魚。我看到大廚把魚肚剖開,然后用"牡丹片刀法"把每一面片成均勻的七片,寓意著"七為上",也就是節(jié)節(jié)高升;牡丹花形寓意著富貴吉祥。
緊接著,我和大廚一起給魚灑上了料酒、鹽、姜、蔥,用手給它按摩。然后我們給魚的全身都均勻地抹上了水發(fā)豆粉,再灑上了干豆粉定型。
準(zhǔn)備好之后,大廚開始炸魚了。他一手拿著鍋鏟,一手倒提著魚,用鍋鏟不停地將油淋在魚身上。隨著一陣“劈里啪啦”的聲音,大廚手中的魚變成了金黃色,魚片居然像美麗的牡丹花盛開了!
據(jù)老板介紹,這道"重慶脆皮魚"因為加了泡紅辣椒,所以具有獨特的重慶風(fēng)味。它源自民國初年,已經(jīng)傳承到了第五代。它還是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呢!
山城第八步道
第二站,我們從巴蜀中學(xué)旁邊的小路出發(fā),沿著山城第八步道往上走。
我們一路追逐一路玩著槍戰(zhàn)……
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歷史遺跡,有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(xié)會遺址、中法學(xué)校(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重慶地區(qū)的第一所干部培訓(xùn)學(xué)校)舊址、巴蜀學(xué)校舊址等。
原來四十年代的解放碑是這樣的呀!
這是三十年代的千廝門……
在曲里拐彎的步道上,一首詩吸引了我。"兩百多次轟炸,一萬多枚炸彈,都沒能將你摧毀,只因這一條條民族的步道,都連著四萬萬同胞和九萬里河山"。
我覺得這條步道就像一臺時光機,可以讓人穿越到過去的重慶,讓我們了解重慶的歷史……
九開八閉十七道門
第三站,我們專門了解了老重慶的“九開八閉十七道門”。這十七道門分別是:朝天門、千廝門、臨江門、通遠門、南紀(jì)門、儲奇門、金紫門、太平門、東水門、翠微門、洪崖門、太安門、金湯門、鳳凰門、人和門、定遠門和福興門,其中有九道開門,另外八道門閉著。
我先去了東水門,東水門在東邊,以前是個水碼頭。
通遠門在西邊,以前是兵家必爭之地。
站在古老的城門下,我仿佛聽到了金鼓連天、喊聲震地,看到了殺氣騰騰、刀光劍影……
重慶是一個頑強的城市。作為一個重慶人,我感到很自豪!我愛重慶!
三峽博物館
我的尋訪母城之旅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到來而暫時告以段落,直到2020年國慶期間,媽媽才又帶我去參觀三峽博物館。
走進"歷代瓷器廳",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藝術(shù)作品吸引住了!展廳里陳列著歷代的優(yōu)秀作品。我認(rèn)識了原始瓷、白瓷、青瓷、邛窯、鈞窯、 定窯、長沙窯、德化窯......
我知道了中國是著名的"瓷都",在外國人眼中瓷器就代表了中國。我還知道了什么是"窯變"。窯變,就是燒陶瓷時,因為坯體所涂不同釉漿互相滲透變化,釉面出現(xiàn)意外的特異顏色和花樣。建窯燒后有兔毫紋,天藍色的鈞窯在高溫中會燒出燦如晚霞的紅色……
我還看到了三峽博物館"十大鎮(zhèn)館之寶"之一的德化窯觀音像。這尊佛像仿佛帶有淡黃色的光暈,因乳白如脂,被稱為"豬油白"或"象牙白"。哈哈,真是太奇妙了!
緊接著,我們又來到了"歷代錢幣廳"。從"商銅貝"到"秦半兩",從"開元通寶"到"晩清銅元",從"民國銀元"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人民幣……從錢幣的變化中,我看到了朝代的更迭和歷史的興衰。諸侯混戰(zhàn)時,錢幣多而雜亂;國家統(tǒng)一富強時,錢幣也統(tǒng)一,漢朝的"開元通寶"還傳到了國外……
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畫,"100元法幣購買力",講的是在舊中國的"100元法幣",在1937年時能買兩頭牛,4年后只能買一頭豬,9年后只能買一只蛋,而11年后竟然只能買3粒米了!民不聊生,怪不得人民要推翻他!
參觀完三峽博物館,我更加珍惜現(xiàn)在的生活了。"少年強則國強,少年智則國智",作為一名少先隊員,我下定決心,要為中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學(xué)習(xí)!